山藥種植
1.山藥籠頭。
山藥籠頭,又名山藥栽,是山藥根莖上端有芽的一節(jié)。每年秋末冬初挖山藥時,選頸短芽頭飽滿、粗壯無病蟲害的山藥,將上部籠頭取15~20cm長折下,重40~60g。折下的籠頭,放室內通風處晾曬7d,或在日光下稍曬,使斷面?zhèn)谟?,然后貯藏于室內。山藥籠頭從收到種,其間相隔4~6個月,在室內溫度低于0℃時,要蓋稻草等物防凍,待翌年4月取出,經(jīng)整理后即可作為種栽,屆時在已整好的地里種植。
2.山藥段(悶頭栽)。
在山藥籠頭不足的情況下,可使用山藥段代替。在種前30d,將山藥塊莖按10~15cm分折成段,每段重60~80g。分折后的山藥段用石灰水浸泡5min左右,撈出晾干,放入小拱棚沙埋催芽,溫度控制在25℃左右,當芽長1~2.5cm時,將溫度降低在15~18℃,煉苗5~7d后定植。
3.良種來源。
山藥栽種3~4年以后,就產生退化,產量和皮質均明顯下降,因此,需要建立良種繁育基地。
(1)良種繁育。
選用焦作產地繁育的懷山藥1號、懷山藥2號種栽,以確保品質和道地性。
(2)繁育種栽使用零余子(山藥豆)。
每年10月下旬,山藥葉發(fā)黃時,選個大、圓、無損傷、無病蟲害的零余子,拌濕沙,放室內冬藏,翌年清明前后取出,放日光下稍曬,即可進行種植。 [9]
選地
選擇地勢平坦、排灌方便、土層深厚、土質疏松、富含有機質、保水保肥性好的壤土為宜,避免在3年內連作。 [9]
施肥及整地
肥料使用的原則和要求,以及允許使用和禁止使用的種類等按《NY/T394-2014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》的規(guī)定執(zhí)行。2月上旬每667m2撒施腐熟農家肥5000kg、三元復合肥100kg作底肥。鐵棍山藥開溝松土后,將種苗縱向平放在預先準備好的壟頂10cm深的土壤中,一般行距80cm,株距15cm。 [9]
播種
1.浸種。3月中旬用50mg/kg的多菌靈藥液浸種10min,晾干待播。
2.播種期。3月中旬至4月中旬。
3.播種方式。按株行距80cm平種,籠頭按一個方向平放溝中,芽頭順向一方,每個芽口相距15cm。每行一個芽頭應回頭倒放,與第2個平行而頭尾各向一方,播后覆土3~5cm,蹲實保墑即可。
4.種植密度。每667m2種植6000~7000株。 [9]
田間管理
1.中耕除草。每次澆水或雨后及時中耕,一般3次,1次在搭架的同時淺耕3cm左右,第2次在6月中下旬,第3次在7月底8月初,只拔草不中耕,以免傷根。
2.搭架整枝。苗高20~30cm時,用竹竿或樹枝搭架。
3.灌溉。鐵棍山藥種植前進行溻墑,種植后墑情不足時可補澆1次水,但水量不宜過大,保證鐵棍山藥正常出苗。7月前正值根莖伸長期,如遇干旱,只能少量澆水,不能大水漫灌,每次澆水滲入土中的深度不超過塊根下扎的深度。8月進入根系膨大盛期,為促使塊莖增粗,可澆1次透水。大雨或澆水過后應及時排除積水。 [9]
病蟲草害防治
為害山藥的病蟲草害主要有地下蟲、葉枯病、褐斑病、炭疽病、莧草等,防治關鍵是以農業(yè)措施為主、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害化防治辦法,保證產品達到綠色標準。
1.農業(yè)防治。選用抗病優(yōu)良品種,合理布局,實行輪作倒茬,清潔田園,加強中耕除草,降低病蟲源數(shù)量,培育無病蟲害壯苗。
2.化學防治。使用藥劑防治時,應執(zhí)行輪換交替用藥,防止和推遲病蟲害抗性的發(fā)生和發(fā)展。交替用藥,注意用藥的連續(xù)性,符合《NY/T393-2013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》要求。
(1)3月下旬,播種時,每每667m2用5%辛硫磷顆粒1kg拌10kg細土,順栽植溝施撒,然后下種覆土,預防地下蟲和線蟲。
(2)8月上旬,每667m2用70%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30g,噴霧1次,防治炭疽病。
(3)8月下旬,每667m2用70%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g,噴霧1次,防治褐斑病。
3.種栽更新。更換籠頭周期一般為3~4年,方法是用零余子繁殖籠頭。 [9]
采收
產品質量應符合《NY/T10492015薯芋類蔬菜》的要求。
1.采收時間。霜降后葉片枯落時,即可收獲,也可在越冬來春收獲。
2.收獲時,在山藥地的一頭,順行挖深45~65cm的溝,然后順次將山藥小心挖出,防止損傷,去凈泥土,折下上部籠頭貯藏做種栽,其余部分順次加工成毛山藥、光山藥等。